菜農朋友都知道,冬季保護地設施栽培,往往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濕度上。濕度大的話,常見的菌核病、灰霉病、細菌性潰瘍病就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降濕方法,簡單有效。
1、操作行覆蓋有機物 ,減少水分蒸發
在操作行覆蓋一些透氣性好,而且有吸濕作用的有機物,如稻殼,這是目前壽光菜農最喜歡降濕覆蓋物,鋪上厚厚的一層,厚度大概有3-4公分。
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操作行覆蓋稻殼后,不僅能夠減少蒸發,還能起到吸濕作用。濕度阻斷了以后,過冬的灰霉和菌核病就減少了60%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鋪設后其透氣性好,不會導致土壤板結,而且換茬翻地時將稻殼翻到土壤中,能夠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透氣性,分解后還能提高土壤地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黃瓜棚操作行覆蓋粉碎的玉米秸稈
或者覆蓋粉碎的玉米、小麥秸稈,其吸濕效果要好于稻殼,并且這些作物秸稈在腐爛的過程中還能釋放出熱量和二氧化碳,提高棚內溫度和蔬菜的光合作用。
有條件的菜農也可以鋪設草炭,草炭具有無味、質地松軟;吸水保水性好;富含有機質和腐殖酸等特點。在操作行內鋪設草炭,其吸濕效果要好于稻殼和秸稈。用于土壤中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據了解草炭的價格一般每方在二三百元左右,菜農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
2、種植行地膜起拱
覆蓋地膜的目的就是減少水分蒸發到空氣中,但是如果地膜貼地覆蓋,澆水時地膜上面會大量存水,起不到減少蒸發的作用。因此地膜最好起拱覆膜,澆水的時候進行膜下暗灌,就是溝灌的時候,膜撐在溝的中間,地膜把中間掏空了,溝里頭澆水。這樣既能減少水分蒸發,又有很好的提高地溫的作用。
3、避免棚膜結露
棚膜滴水對棚內蔬菜危害比較大大,卻容易被菜農忽視。
棚膜滴水滴到植株上,會引發多種病害。如細菌性病害、霜霉病等發生都需要液態水和傷口兩個條件,而棚膜水珠滴到植株上,恰恰給這些病害發生創造了條件。
另外,棚內結露滴水使得棚內濕度增加,也有利于多數真菌病害的發生。尤其是連陰天氣,棚內溫度低、濕度大,病害發生重。
還有,棚內結露會對光線形成折射,使原本透過棚膜的直射光變為散射光,從而造成棚內光照度降低。建議菜農選擇大廠家的消霧流滴膜。
當然,棚膜上的消霧流滴劑是有持效期的。一般來說其持效期在3-6個月左右,時間久了棚膜將失去流滴功能。在冬季如果發現棚膜結露嚴重,可使用有機硅兌水噴霧,提高水滴在棚膜上的延展性,減少棚膜結露。
4、增溫+放風,加速散濕
棚內溫度高了,相對濕度自然就小了,同時,棚室內溫度的升高能夠加快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將濕氣排到棚外,達到降濕的目的。在冬季增加棚內光照是提溫最關鍵的措施,菜農可通過擦拭棚膜,增加棚膜透光度,以及懸掛反光幕或補光燈進行增光提溫。
通風散濕,要把握好通風時間。早上拉起覆蓋物后,先不要著急放風,棚室密閉半小時到一小時,待棚室內溫度有所提升后,可通小風排濕,半小時候關閉通風口繼續提溫,在不影響蔬菜生長的情況下,盡量將溫度升高,然后再拉大風口通風。下午,待溫度降到25℃左右時關閉風口,在關閉通風口到放覆蓋物這段時間,棚內濕度會有所升高,建議在放覆蓋物前半小時,再進行10-15分鐘的通風,可有效降低夜間棚內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