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果腐病又稱爛果病,是近幾年突發于我國花生主產區的一種新型土傳病害,分布廣、危害重、難防治,并呈逐年加重趨勢,已經成為我省及北方花生主產區的主要病害。
一、發病癥狀
1.莢果癥狀?;ㄉ≈饕Y狀表現為花生莢果腐爛。發病初期,果皮出現深褐色小塊病斑,隨后病斑逐漸擴大并擴展到整個莢果,內種皮發黃,籽粒發育不良,比正常籽粒小;多數莢果果嘴端先被侵染,輕者造成整個莢果或半截莢果變黑,嚴重的整個莢果都為深黑色,果皮和果仁腐爛。
2.植株癥狀?;ㄉ慕Y莢期到成熟期均可感染,一般整株或點片發生,嚴重時整個地塊發病。從地上部看,花生果腐病受害植株地上部與正常植株無差異,而地下部分老果腐爛或全部莢果腐爛。尤其是發病早受害重的植株,莖葉濃綠,葉部病害輕,至收獲期也無明顯落葉癥狀,不死秧,拔出病株可見根系繁茂,但根部外表皮發黑,莢果幾乎全部腐爛。
二、發病原因
花生感染果腐病誘因很多,發病原因比較復雜。調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病原菌侵染。這是花生感染果腐病的主因。該病為多種病原菌復合侵染性病害,病原菌種類復雜,不同區域病原菌也有差異。據研究,鐮刀菌、茄鐮刀菌、群結腐霉菌和侵脈新赤殼菌等是我省花生果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2.不利氣候條件?;ㄉL中后期,先遇到嚴重干旱或高溫干旱,造成花生長勢弱,抗性下降,此后又遇到較大降雨,有利于病原菌侵染,使花生果腐病加重發生。這種先旱后澇引起的爛果,以沙土地較為嚴重,且同一地塊地勢高的地方爛果嚴重?;ㄉY莢期至飽果成熟期,連續降雨或突遇大雨田間積水,土壤濕度大,透氣性差,散墑不及時,會導致果腐病加重。這種后期多雨引起的爛果,以黏土地較為嚴重,且同一地塊,地勢低洼的地方爛果嚴重。
3.不良土壤環境?;ㄉ∈且环N土傳病害,花生連作地塊極易誘發。近年來調查發現,缺鈣、含鉀量過高的地塊花生果腐病較重。
4.其他病蟲害影響?;ㄉ?、莖腐病、白絹病等病害交互侵染,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啃咬莢果造成損傷,都會誘發和加重花生果腐病的發生。
三、防治措施
目前生產上對果腐病尚無特別有效的單一防治藥物和單一防控技術措施,必須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1.輪作倒茬,平衡施肥,改良土壤環境。花生連作年限越長,爛果率越高??膳c玉米、谷子、小麥等等禾本科作物換茬輪種,間隔2~3年,能夠明顯降低病果率。但不宜與豆科作物、蔬菜等連茬或倒茬種植。注意施用腐熟有機肥,減少鉀肥使用量,增施鈣、硫、鋅、錳、鑰、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后期葉面噴肥,這些措施均能明顯減輕果腐病的發生,還能明顯提高花生產量和品質。切勿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一則會造成燒苗,引發根腐病、莖腐病,導致果腐病加重;二則利于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產卵繁殖,加重地下害蟲為害而引發果腐病。應適當增施生物菌肥,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數量,有利于提高花生自身抗病性和改善土壤微環境。
2.選用良種,藥劑拌種,降低病原菌侵害。不同花生品種對果腐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在易發病區域可用抗逆性和豐產性好的新品種替代老品種。剝殼前充分曬果,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并用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混合拌種,可有效預防蠐螬、根腐病、莖腐病、果腐病等病蟲害的發生,拌種劑可選600克/升吡蟲啉+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0克藥劑拌種12.5千克~15千克)、600克/升吡蟲啉+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110克藥劑拌種12.5千克~15千克)、62.5克/升精甲·咯菌腈(37.5克/升精甲霜靈+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50克藥劑拌種50千克)。
3.加強田間水分管理,早防早治,減輕病害損失?;ㄉㄡ樒谟龊担皶r澆水;結莢期遇澇,要及時排水。對花針期受旱期長、受旱較重、花生生長較差的地塊,在生長后期澆水或連續降雨后,一定要注意葉面噴肥和莖基部淋噴殺菌劑。在保證遇旱及時澆水的同時,還要注意盡量不在持續高溫階段澆水,并避開晴天中午高溫時段澆水,可以選擇溝灌、滴灌、噴灌等方式,以防花生田長期積水引發爛果。進入結莢期,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藥劑,連噴2~3次;也可葉面噴施蕓樂收等花生高產套餐,可有效預防爛果病發生。當花生感染果腐病后,要及時噴藥防治,越早越好。在發病初期可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粉劑噴霧;也可用36%三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灌根,以減輕果腐病危害,降低產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