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在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國務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在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動物防疫體系、加工流通體系以及推動畜牧業綠色循環發展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重大動物疫病風險和威脅加大等新情況,同時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等老問題也都還存在,畜產品穩產保供的基礎仍不牢固。2018-2019年生豬產能嚴重下滑,使這些問題集中暴露出來。國家及時出臺了一大批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層層壓實責任,生豬生產得到較快恢復,豬肉價格正逐步趨穩回落。
“當前畜牧業發展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這一輪生豬生產波動,給了我們強烈的警示,凸顯出加快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楊振海認為,出臺《意見》,就是要努力從根本上消除肉蛋奶生產供應的問題隱患,全面提升畜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意見》明確了省級人民政府對畜產品穩產保供的責任,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于保障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飼草料成本約占養殖成本的60%-70%,提高畜牧業競爭力,必須建設品類更全、質量更優、效率更高的飼草料供應體系。
“一方面以糧改飼為重要抓手,加快發展飼草產業,增加優質飼草供給,補齊草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短板。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強做優飼料工業,著力增強飼料原料供給保障能力和飼料產品轉化效率,為畜牧業節本增效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楊振海表示,將重點抓好制定實施飼草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建設現代化的飼草產業體系;系統開展飼料資源調查,為精準配料、精準用料創造更好條件;優化創新環境,強化政策支持,為飼料產品品質和利用效率雙提升注入新動力;引導飼料企業更好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方向,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畜牧業是在一家一戶分散養殖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目前全國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4.5%,規模化養殖已經成為肉蛋奶市場供應的主體。在楊振海看來,我國畜禽規模養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設施裝備條件差,生產效率不高,與規模化相對應的標準化生產體系還沒有全面建立起來。
楊振海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典型示范引領,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國畜禽適度規模養殖發展;提升規模養殖場機械化水平,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生產全程機械化;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建立健全不同畜種的標準化生產體系;鼓勵引導龍頭企業“以大帶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中小養殖場戶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實現增產增收。
屠宰加工和流通環節一頭連著養殖端,一頭連著消費端,是整個畜牧業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楊振海表示,農業農村部將按照《意見》要求,從三方面推進有關工作。
一是加強屠宰行業清理整頓,規范行業秩序。繼續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加快屠宰行業轉型升級步伐,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加快《生豬屠宰管理條例》配套規章制定,出臺生豬屠宰企業產品質量風險分級管理辦法,積極指導地方出臺法規規范牛羊禽屠宰管理。
二是加快屠宰產能布局優化,健全冷鏈配送體系。引導優勢屠宰產能向東北、華北、黃淮海和中南部分省份養殖集中區域轉移,推動畜禽就地就近屠宰,補齊“冷鏈配送體系”的短板,減少活畜禽長距離調運,促進“運畜”向“運肉”轉變。
三是積極爭取有關支持政策,完善保障措施。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等現有渠道,加強對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和畜禽產品冷鏈運輸配送體系建設的支持。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相關環節用水、用電優惠政策。
在市場拉動和政策推動下,今年以來,養豬場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很高,生豬生產恢復較快。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月份和7月份,生豬生產恢復的兩個重要拐點相繼出現,即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先后實現同比增長。8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5%,連續11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7%;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7%,連續7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1.3%。
“照此趨勢,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標。”楊振海說道。
隨著生豬市場供應的逐步改善,8月份豬肉價格震蕩趨穩,9月份以來連續4周下降。9月第4周(9月21-9月27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為每公斤54.12元,環比下降1.6%,比2月中旬的最高價格低5.52元。據專家模擬研判,今年9-12月生豬出欄將逐月增加,將比去年同期增長17.3%,預計豬肉平均價格也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
視覺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