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健康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后,功能農業被認為是第三個發展階段,農產品的市場
“隱性饑餓”催生功能農業
隱性饑餓(HiddenHunger)是指機體由于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癥狀。有調查顯示,2016年全球約有20億人在遭受隱性饑餓,中國隱性饑餓的人口達到3個億。目前,業界公認解決隱性饑餓的技術手段是“生物營養強化技術”。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對農產品、食品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解決溫飽的高產農業階段、確保安全的綠色農業階段,而是有了更高要求,希望其能集功能化、營養化、健康化于一體,于是功能農業應運而生。
什么是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是由趙其國院士為組長的中國科學院農業領域戰略研究組在《中國至2050年農業科技發展路線圖》首先提出的概念,強調未來農產品走向應是營養化、功能化。
功能農業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或其他生物工程手段生產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簡單地說,功能農業就是要種植出具有保健功能的農產品。
功能農業是在不改變膳食結構,不增加膳食攝入量的基礎上,通過食用具有特定功能的農產品,達到提高營養素的攝入量,進而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的目的。
功能農業將坐擁1000億市場
功能農業側重于增加農產品的健康內涵。其重要意義就在于,它可以帶領農業走出“完全競爭”。“完全競爭”就是指,別人種什么,你也種什么。東西完全一樣,靠拼價格生存。在所有行業中,處于第一產業的農業“完全競爭”最為明顯。
功能農業相比綠色農業的突出特點就是,消費者在持續消費功能農產品之后身體健康能夠得到改善。這種特殊的差異性和不一樣的感覺,可以給農業企業帶來更加忠實的消費者。功能農業因為能顯著提高消費者的健康水平,相比綠色農產品,消費者愿意為此支付更高的價格。由于功能農業剛剛興起,在中國,目前采用標準化技術的農產品占比約在1/1000,因而功能農業所開辟的藍海才剛剛展現。
據趙其國院士預測:2020年,全球將推出80-100種功能農產品,僅中國產值就將達1000億元;功能農業在農業中的占比2020年將達到1%,2030年達到10%,2050年達到50%以上。
功能農產品有哪些類型
功能農產品(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營養功能、感覺功能和調節生理活動功能的食品。它包括:增強人體體質(增強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統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腫瘤等)的食品;恢復健康(控制膽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調節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調節身體節律(神經中樞、神經末稍、攝取與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延緩衰老的食品等等。
我們比較熟悉的,比如富硒農產品、含微量元素農產品、瑪咖類農產品、石斛類農產品、酵素產品、特種健康油產品等。
功能農業的最新進展
我國功能農業的發展也是伴隨著日益增長的需求,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發展擴大。
1.富硒農產品
硒缺乏是發生克山病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食物中硒含量較低。補硒的過程中經歷藥品補硒、保健品補硒、食品補硒三個階段。目前通過農作物、動物等硒營養強化,獲得富硒蛋白的有機硒產品,被認為更加有效和安全。目前富硒產品的開發,生產已經初步進入產業化,如江西地區的富硒大米、皇菊、禽蛋等產品不僅市場反響好,企業效益也高。
2.螺旋藻產品
螺旋藻含有豐富的生理活性物質與營養成分,研究表明螺旋藻能夠有效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等功效。但是天然的螺旋藻產地產量有限,不能滿足大批量,大規模生產。通過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改進,目前螺旋藻的產地也不斷擴大,產量已經大幅度提高,如內蒙古鄂托克旗的螺旋藻產業園區每年生產的螺旋藻粉為我國螺旋藻粉產量的三分之一。
3.藜麥產品
藜麥被稱為“超級谷物”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E和多種植物化學物質。藜麥是聯合國國際糧農組織(FAO)確認的唯一能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被正式推薦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全營養食品”。藜麥產品主要以藜麥籽粒、藜麥粉以及加工產品為主。藜麥在我國的種植尚不足30年,目前山西省靜樂縣為我國主要的藜麥生產地區。
4.紅球藻產品
紅球藻是自然界中蝦青素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蝦青素是類胡蘿卜素的含氧衍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防治癌癥、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維護中樞神經系統的健康、延緩衰老、保護細胞及抗炎等作用。目前紅球藻的培育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如云南省的“荒山培育雨生紅球藻”模式,在不占用耕地、綠地等資源的情況下實現雨生紅球藻產業化發展。
功能農業就是通過引入對功能農產品的個性化設計,讓最具優勢的農產品主產地,再次脫穎而出,放大、固化優勢,并且借機打造品牌。
-
視覺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