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康春鵬(博士、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蓬勃興起,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和新的商業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蓬勃興起,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給我國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了新的變革。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也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做出了相關部署,為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一、電子商務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變革
電子商務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基因工程”,通過電商“賦能”,激活農村地區創業創新潛力,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
(一)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農村電子商務引領農業從“生產什么賣什么”向“市場需要什么生產什么”轉變。通過電子商務對接產銷,建立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生產經營體系,帶動農業市場化、倒逼標準化、促進規模化、提升組織化、引領品牌化,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突破時空限制,延長農產品銷售時間、擴大銷售半徑,實現農村小生產與城市大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電子商務貫穿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庫存等全鏈條,是農業大數據的重要來源,利用數據預測和調節生產、消費,提高宏觀決策和管理水平,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調整品種和銷售時機,促進農產品供求總量和結構平衡。
(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近年來,以工業品下行電子商務為牽引,帶動農村網絡、物流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自2014年以來,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相繼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工作和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通過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前者主要建設了縣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網絡,后者主要建設近17萬余個益農信息社,著力解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中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各大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布局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通過市場的力量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供給能力。截止2017年底,農村淘寶業務已覆蓋近700個縣約3萬個村,有近6萬名村小二和淘幫手。蘇寧已在全國開設近2230家蘇寧易購縣鎮,服務范圍覆蓋2100多個縣。中國郵政集團已有35.5萬個遍布全國的便民服務點和5萬多個支局網點。菜鳥網絡農村物流搭起了一張覆蓋460多個縣、2.1萬個村的農村物流網絡。
(三)提升農民生活水平。農村電子商務既幫助企業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又帶動農產品進城,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特色鄉村旅游景區推介、文化遺產展示、食宿預定、土特產網購、地理定位、移動支付等資源和服務的在線化,深度挖掘農村的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打通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通道。據西南財經大學調查顯示,在家庭特征類似的條件下,與無電商的農村家庭比較,農村電商提高家庭平均收入2.05萬元,提高家庭財富21.3萬元;有農村電商的村莊留守老人比重低于無電商的村莊;與類似村莊相比,有電商的村莊外出務工人數平均比無電商的村莊少133人,全國農村電商發展減少外出務工人口約1200萬人。
二、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形成。支持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體系已經形成,“四梁八柱”不斷加固,為農村電子商務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釋放了政策紅利。自201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出了部署。2015年以來,國務院相繼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形成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頂層設計。商務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積極行動,印發了系列文件,部署了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推動了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步入快速發展期。近年來,隨著農村網民數量的快速增長,農村網購市場增長速度迅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并呈現集聚發展態勢。2015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3530億元,2016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8945.4億元,2017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2448.8億元。截至2017年年底,農村網店達985.6萬家,較2016年年底(816.3萬家)增加169.3萬家,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同時,農村電子商務已經形成了東中西部競相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協調發展的局面,2017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農村分別實現網絡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3.4%、46.2%、55.4%、60.9%,在線旅游、在線餐飲對農村網絡零售額增長貢獻率分別達到了21.0%和17.2%。據阿里研究院統計,2017年全國共有2118個淘寶村,遍布24個省區市,交易額達1200億元。
(三)農村電子商務與各類服務融合發展。以農村電子商務為主要載體,逐步加載和集聚涉農公益服務、便民服務和培訓體驗等各類服務,為農民提供靈活便捷的“一站式”服務,解決農業公益服務和農村社會化服務供給不足、資源分散、渠道不暢、針對性不強、便捷性不夠等問題。同時,還為返鄉下鄉人員扎根農村、從事農業、服務農民提供廣闊的創業創新平臺。益農信息社、村郵站、供銷e家及各類企業的服務網點都延伸到了鄉村,集網絡銷售、信息服務、便民服務、物流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身,逐步將農村網點打造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四)電商扶貧取得突破性進展。2015年初,國務院扶貧辦將電商扶貧工程列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隨后,中央網信辦、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就網絡扶貧、電商扶貧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自2014年以來,累計支持756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其中國家級貧困縣498個。政企協同推進電商扶貧的格局已經形成,成效顯著。商務部政府網站首頁開通電商扶貧頻道,開發了電商扶貧APP。截止2017年底,已有20家電商企業入駐,并在在網站首頁和手機客戶端的顯著位置建立扶貧專區,與貧困地區政府、企業和農戶等對接,對貧困地區產品(包括農產品、手工藝品、旅游等)網絡銷售給予流量支持、減免網店經營費用等優惠措施。2017年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207.9億元,高出農村增速13.0個百分點。
(五)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為發展中國家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但制約農村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和挑戰也逐步顯現。發展不均衡,中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較大;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仍然較大,鄉村信用、物流、支付等服務業發育滯后;農產品上行電商發展緩慢,還主要停留在低價銷售初級農產品階段,品牌意識不強、標準化滯后、低價競爭等問題依然嚴峻;農村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不健全,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和冷鏈倉儲物流體系亟待加強;農村人才匱乏,吸引電商人才的軟硬件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
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及政策建議
2018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將呈現五大趨勢:
一是以廚房為消費場景的生鮮農產品成為新的增點。農村電子商務加速從“客廳”向“廚房”轉變,生鮮消費的線上線下融合愈加緊密;
二是電商扶貧將會與產業扶貧結合更加緊密。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和融合發展,助力精準扶貧;
三是現代農業線上線下發展進一步融合。農村電子商務將帶動眾籌農業、共享農業、定制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呈現爆炸式發展,推動“互聯網+農業+旅游”,助力一二三產融合,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四是城鄉一體化加快推進。電子商務推動農村地區依托特色農產品或產業優勢資源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帶來產業集聚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形成特色小城鎮,提高農村消費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
五是農村創業創新方興未艾。電子商務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向農村地區集聚,將在一定程度上扭轉農村資源要素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局面,增強農村吸引力和發展潛力,新農民新業態新模式將不斷涌現。
為進一步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保駕護航,就必須深刻把握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針對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所處的新形勢,通過創新機制模式,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加強農村公路、物流、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同時,針對農產品生產布局和季節性收獲的特點,合理規劃建設集貨、初加工、預冷、分揀、包裝、倉儲等基礎設施;
二是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等分級、包裝、營銷,建設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
三是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電子商務的農業產業模式。利用電子商務幫助農村地區從供給側入手,發展數字農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通過電商大數據,改進生產經營模式,建立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
四是進一步優化農村發展環境。完善農村教育、醫療等與生活、創業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吸引“城歸”“雁歸”和“新農民”等群體返鄉下鄉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創業創新,讓他們留得住、創得成、長得大。